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关键。贵州赫章县田坝村作为西部山区典型,兼具高海拔葡萄产业生态优势和红色文化资源,却面临劳动力外流、产业链薄弱等困境。bat365平台官网青年团队响应“百万青年下乡”号召,开展“数字助农+文化赋能”双轨实践,通过直播电商、IP孵化等技术手段,结合红色文化与民族风情,构建“生产—销售—文化”全链条振兴方案。
小队在葡萄大棚里进行直播 聂彩霞 供图
本项目以“产业增效、文化铸魂、人才筑基”为目标,青年学子深入田间地头,运用专业知识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的新时代人才。以数字技术激活产业、以文化重构品牌、以青年力量破解人才困境,书写乡村振兴的“山乡巨变”答卷。
青春力量,数字兴乡
“在帮助农户直播带货的过程中,我真正理解了电商助农的意义。”bat365平台官网管理学院仲夏志愿服务队的5名同学深入实际,来到贵州省赫章县田坝村,为当地葡萄种植户开展数字技术培训和电商助农服务。在6天的实践中,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学习葡萄种植技术,锤炼电商运营能力,在与农户的朝夕相处中理解乡村真实需求。
虽然还是学生,但校园的实践经历让管理学院学生舒潇和饶志轩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知道,要真正帮助农户增收,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刚落地葡萄园,成员们就立即与果农们深入交流,从葡萄种植的选种、施肥,到培育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再到销售环节的市场渠道、价格波动,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队员们虚心地向经验丰富的果农学习葡萄种植技术,认真记录下每一个关键要点。通过与农户的深入访谈,他们全面了解到当前葡萄种植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比如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市场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为了更科学地助力葡萄产业发展,队员们还实地考察了葡萄的生长环境。队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优化种植技术、提升葡萄品质出谋划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帮助农户彭叔直播卖葡萄时,团队成员卢慧洁和聂彩霞发现村里的网络信号不稳定,影响了直播效果。他们立即调整方案,在直播的同时也以录制短视频的方式展示葡萄种植过程。“这是我们田坝村的玫瑰香葡萄,天然无污染...”卢慧洁举着手机,在葡萄架下一遍遍拍摄。经过反复调试,最终直播的浏览量以及制作的短视频点击量在平台上都有不错的效果。
“这些大学生真用心!”彭叔感动地说。队员们不仅帮他在网上卖葡萄,还教会他使用智能手机接单。现在,通过直播,彭叔累计已收到10棵葡萄藤的认养订单,同时线上收到86笔葡萄预订单,提前与极兔速递沟通好快递发货方式以及物流时间等,做好葡萄从落地到发出的流程准备。并且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建立微信售后群聊,在线上分享当地市场行情价格,及时沟通物流信息,做好葡萄质量保证,通过网络将消费者同农户直接对接,从葡萄园到直播间,一条数字化供应链就此诞生。
管院仲夏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了葡萄打包的全过程。同时,在等待打包的间隙,队员们还帮李大叔分析市场行情,建议他尝试种植不同品种的葡萄。“相信有了电商渠道,我们的葡萄一定能卖得更好。”队员舒晨曦说。
与此同时,团队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工作。他们借助当下热门的直播平台,开展葡萄知识科普直播活动。在直播间里,队员们生动形象地介绍葡萄的品种特点、营养价值、种植过程等知识,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不仅拓宽了群众对葡萄产业的认知视野,也为葡萄产业升级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此外,团队还与当地合作社及极兔快递进行积极沟通,探讨合作方式,致力于拓展潜在的农副产品市场,为葡萄等农产品的销售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红色文化播下希望的种子
“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早点嫁人算了。”
在田坝村的一家小饭馆里,bat365平台官网管院仲夏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听到了这样一番对话。几位当地村民正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的内容让队员们心头一紧——重男轻女、早婚早孕、留守儿童......这些话题里透露出的落后观念,像一根刺扎在队员们心里。
“听到他们说‘初中毕业就该出去打工’时,我的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队员舒潇回忆道,”我们走访时发现,村里很多孩子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尤其是女孩。”这顿饭后,团队成员百感交集,他们意识到:乡村振兴不能只关注产业和经济,更要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重视教育才是重视未来。
次日,团队怀着崇敬之情前往哲庄坝战斗遗址。瞻仰着古朴庄严的烈士纪念碑,阅读着那些染着鲜血的壮烈故事,团队成员们深刻的感悟到当年红军的坚韧、刻苦、奋斗的精神并深受启发,回想起部分当地人的落后言论,深刻意识到思想观念对乡村振兴的制约。那些关于“读书无用”“早婚早育”的陈旧观念,与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成员们决定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并改造当地落后的现状。回到村里,团队立即行动起来,与村委会进行思想汇报,积极沟通,双方就开展思想引领行动达成共识。在村委会支持下,团队迅速行动起来,开展推文宣传,通过在田坝小平初级中学的校园布置“革命先烈与我的大学梦”宣传栏,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教育,为破除陈旧观念、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青春力量。红色精神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应该融入生活的力量。
小队瞻仰哲庄坝战斗遗址纪念碑前合影 饶志轩 供图
生态与产业的双赢探索
不仅仅局限于葡萄产业,管院仲夏志愿服务队还将目光放远到贵州的整体产业,综合分析当地的产业情况,以期在实践中找到真正助力发展的方法。团队来到了辽阔壮美的阿西里西大草原。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胜地,更是当地畜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区域。队员们针对这两个产业展开了深入调研。他们与牧民们亲切交流,了解畜牧业的产业规模、养殖方式、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与旅游从业者深入探讨,分析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游客需求、市场竞争等情况。
同时,队员们实地考察荒漠化区域的土地状况,与当地农业专家和农民交流,了解荒漠化对农作物生长、农业产量等方面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分析,队员们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希望能为这片土地的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负责人饶志轩深入草原调研 舒潇 供图
线下实践 线上智援
与此同时,线下实践团队也与线上成员进行了紧密沟通,开展了一场高效的线上会议。在会议中,大家各抒己见,热情高涨。线下队员们详细汇报了工作进展情况,分享了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调研成果。线上成员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随后,团队成员们系统整理了实践过程中收集的素材和视频资料,为后续的总结工作和成果展示做了充分的准备。
最终,团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返程之路。此次“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们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乡村大地,用丰富的知识和辛勤的汗水助力乡村发展。在农业、红色文化、生态等多领域的实践探索中,他们为田坝村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充分展现出bat365平台官网青年学子勇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风貌,成为了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实践组与队员线上沟通讨论 饶志轩 供图
乡村振兴的青春实践样本
可复制的“田坝样本”如何落地?物流企业可开通“助农专线”,针对农产品特性优化运输方案,如我们与极兔合作的冷链专线,损耗率控制和运费优惠机制值得推广。高校可建立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将专业教育与地方需求结合,如我们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设计的农户培训体系、工商管理学生制定的营销策略,都是课堂知识的实践转化。
构建青年成长新型课堂,通过田间课堂、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景,实现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培养懂技术、知农情、有情怀的复合型人才,创新了思政教育实践载体。将红色教育融入产业振兴,开发红色文旅+特色农产品融合业态,通过青年视角挖掘、传播红色文化,增强文化传承的现代感染力。